國片的奇蹟:導演魏德聖Q&A
文/鍾岳明
導演魏德聖的《海角七號》在國內掀起旋風、票房屢創奇蹟,11月16日南方影展特邀導演魏德聖回到故鄉台南,在一連串的魏德聖作品選放映後與觀眾進行對話。 首先,觀眾問及6分鐘的短片〈對話三部〉其內涵為何。魏導表示這是為了讓自己熟悉整個電影製片流程所發想的習作,因此故事內容並不複雜,呈現的是人生的三階段:戀愛、結婚、終此一生。有趣的是,透過聾人的靜默來表達:感情的對話、慾望的對話、人與天的對話,如此更具有想像空間。 而《海角七號》的成功,已讓國人對魏導有所期待,關於未來的計畫,魏導表示《賽德克.巴萊》的前製作業已經完成,隨時可以進入拍片階段,不過現在正在思量的是如何去擴張市場、未來進軍國際。他也強調了,擴張市場未必等於讓創作與市場妥協,因此大家可以放心地期待。 有觀眾在看完《七月天》之後,對於片中的少年主角想到沙林傑的經典小說《麥田捕手》,對於片中的警察則想到北野武的電影《花火》,並問及阿嬤的角色在影片中是否具有客觀凝視的作用。對此魏導澄清《七月天》在1998年完成當時還沒有《花火》,並解釋一直出現在客廳的棺材與阿嬤,其實刻意逐漸讓他們成為「背景」,正如片中的主角逐漸遺忘父親去世的原因與阿嬤的教訓而誤入歹途,直到電影最後結局才又跳出來成為主題,深具反思意味。 至於將來是否有打算以故鄉台南作為題材,魏導回答正在著手改編自作家王文祥的小說《倒風內海》,這即是以400年前的台南為背景,也將會是一部耗費鉅資的史詩電影。影評人Ryan也提問,魏導的作品似乎都與土地人民息息相關,是否經常觀察事物細節作為電影的素材。魏導則認為他的順序恰好相反,他總是先有故事主軸,才有生活的細節。同時,魏導也鼓勵我們,既然已經融於生活當中,自然無須刻意觀察,只要能細細體驗生活,一切都會有感覺,都能成為電影的素材。 小註腳:魏德聖導演作品選即將在11/30高雄市電影圖書館場次最後一次播映,想收錄魏導過去所有電影的影迷,請把握最後機會吧!
留言列表